研究表明,住院期间患者需要舒适感觉

哥伦比亚,俄亥俄州 - 当谈到住院时,新的研究显示,病人和家庭成员深切关注他们的房间的隐私,可及性和舒适性 - 他们说的东西可以帮助他们从疾病或手术中恢复。

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艾米丽·帕特森(Emily Patterson)说:“当我们生病,感到脆弱的时候,在控制环境 - 隐私,室温,照明,百叶窗和使我们的事情都可以接触的情况下,特别重要。医学院,健康与康复科学学院。 

帕特森是一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旨在确定病人和护理人员对医院病房的设计方式最重要。在医院工作人员的意见中,小组制定了五个房间设计,并要求学习参与者进行反应。研究结果最近由“健康环境研究与设计杂志”发表。 

该研究涉及61名患者和家属在过去12个月内至少在医院医疗手术单位中逗留三天。参与者小群体穿过全面的医院房间,每个300平方英尺。他们还对一般患者房间设计特征进行了调查,如出口处和浴室门。 

帕特森说:“我们考虑到许多功能,我们认为对患者有益,根据早期的访谈,病人和护理人员在入住期间必须克服的挑战。 

团队分析了收集到的意见和数据,以便根据物理房间空间或需要开发可以分组的代码。从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理论设计框架,显示了医院房间元素的关键期望。 

为了帮助患者感到舒适,研究发现他们需要控制他们的隐私,包括通过在他们控制的房间门处设置一个隐私窗帘来避免对走廊里的人“展示”。在房间内,患者想要使用浴室,而不会被游客看到或听到。

患者还需要安全感 - 知道谁进入房间和他们的角色,房间里的贵重物品的安全,以及可以自由进出的物品。 

帕特森说:“我们听说经常将这些物品存放在托盘中,被托管人或家人搬离不了办公室。” 

据美国医院协会介绍,美国每年有3500多万例住院病人。平均逗留时间近五天。 

对于那些可能住院时间较长的研究人员来说,保持与人的连系感很重要。患者需要访客足够靠近才能轻松触摸并进行视力对话,轻松访问手机和个人计算设备以及易于访问的插座,为这些设备充电。

这项研究是更大的努力的一部分,以检查患者和医院的工作人员的需求,当涉及室设计和功能的最佳护理和治疗。该小组认为,他们的研究结果将为医院医疗病房的规划,设计和翻新提供参考。

Patterson说:“有些调查结果是廉价的,可能并入,即使没有改变建筑设计。” “每次改变都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压力和焦虑并增强愈合过程来改善患者和家庭的经验。”

帕特森还表示,在室内设计方面满足患者和家庭的需求,预计会对医疗保健提供者和系统医院消费者评估(HCAHPS)调查的大多数问题提出更多的回应。 

Patterson承认,研究结果不能满足所有患者的需求,如认知或移动性挑战的患者,以及可能需要较大家具,设备和护理空间的肥胖患者的需求。 

(注:转载时请注明复诊网)


(注:转载时请注明复诊网)
文章评论
昵称:大仙女

出国看病并非想象中的天价

“美国费用相对较高,但对于英国、德国以及新加坡等地来说,费用仅仅比国内高10%~30%。”国内最大出国看病服务机构盛诺一家董事长蔡强介绍说,“美国费用全球最高,癌症平均花[原文链接]

艾滋病毒种族检测

分析利率和分布趋势的死亡,在美国,由于人类关注死亡,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包括第3阶段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 编译的数据来自所有50个死亡证明 州和哥伦比亚特区的[原文链接]

美斥资4000万美元研究人类胎盘

此前针对美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14年发起的人类胎盘计划到底拨款多少一直未下定论,近日该计划刚刚收到4150万美元的拨款,用于研究该器官在支撑胎儿发育中的重要作用。 胎盘把[原文链接]

细数美国移动医疗的七大商业模式

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发布报告称,预计到 2017 年,移动医疗市场的发展将带来 230 亿美元的收入。艾媒咨询的数据则显示,到 2017 年底,中国的移动医疗市场规模也将突破百亿元。 虽[原文链接]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健康医疗关键词

关键词:多点执业 总理报告内容: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发展社会办医。 庄一强独家解读:鼓励医生到基层多点执业的提法非常好,但需要制度的全方位配套:医生从单位人变成[原文链接]

患者最需要的5种移动医疗服务

患者和看护人员目前越来越依赖于移动资源。移动医疗数字服务有多种形式,如应用程序、视频多媒体产品、可打印的患者指示、疾病状态教育和随访预约提醒等。通过专有的第三方平[原文链接]

如何选择NGS自动化系统?

大规模NGS(下一代测序)应用带来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新,相对传统更加复杂和精细操作,注定了这一技术将会更多地依赖自动化设备来完成。作为临检机构和近期崛起的众多第三方检[原文链接]

移动医疗,未来5年大预测!

2014年,阿里收购中信二十一世纪,大张旗鼓地直接将医药电商带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竞争时代。随着全民健康意识、信息技术以及网络覆盖率的提高,传统的有病去医院模式得到了[原文链接]